电话:010-84673088
艺术学(人事处—辅导员) 面议 收藏 申请职位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职位列表 > 职位详情

艺术学(人事处—辅导员)

面议
休假制度 综合补贴 五险一金 法定节假日
2025-02-11 更新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扫上方二维码↑
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职位描述
  • 工作地点: 甘肃-兰州 -安宁区
  • 需求部门:人事处
  • 职位类别: 辅导员/教辅类
  • 工作经验:不限
  • 学历要求:博士及以上
  • 职称要求:不限
  • 招聘人数:1-2人
  • 到岗时间:不限
  • 年龄要求:35周岁以下
  • 婚况要求:不限
联系方式
人事科
地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职位要求

一、引进对象及基本条件

(一)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身心健康,无违法违纪行为。

(二)招聘对象为博士研究生,具体岗位和学科专业等要求见附件,国(境)外相近专业、高校自设专业和专业博士,由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认定是否纳入招聘范围。

(三)具有岗位所需的学科理论素养和相应的学术造诣,能够胜任本科生核心课程讲授任务。

(四)199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年龄要求。

(五)应聘人员须取得应聘岗位要求的学历学位证书,国(境)外毕业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六)应聘辅导员岗位者政治面貌须为中共党员(含中共预备党员)。

二、引进待遇

(一)进入学校事业编制。

(二)学校提供安家补贴:第一层次40万元,第二层次35万元,第三层次30万元。引进人才可按团购价选购学校周边商品房,学校不再提供校内周转房。

(三)按照甘肃省高层次人才引进相关规定,符合相关条件者可申领 陇原人才服务卡 及20万元安家补贴。

(四)学校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第一层次10-20万元,第二层次5-15万元,第三层次3-10万元。

(五)按第一层次引进的博士,两年聘期内可享受校内副高级三级岗位相应待遇。

(六)博士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两年,达到相关条件可定职副高级职称(以考代评除外)。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第一层次人才,符合相关条件者可直接申报副高级职称。

(七)学校附中、二附中、附小和幼儿园均为甘肃省和兰州市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为引进人才子女教育提供便利。

(八)业绩成果特别突出的高层次人才采取 一事一议 的方式另议待遇。

三、引进程序

(一)报名

报名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5年12月截止。应聘人员通过邮件报名,将本人简历及 毕业证学位证 扫描件等相关材料发送至岗位列表中公布的邮箱;或登录招聘系统(https://zpgl.nwnu.edu.cn/zp.html#/)注册后报名。

(二)资格审查

由招聘单位负责,收到报名邮件后完成应聘人员学历学位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以及专业技术职称等信息的审查工作。

(三)考核

1.由招聘单位组织,通过资格审查后完成考核工作。具体时间及考核方式由招聘单位确定。考核根据招聘岗位的需要,采取试讲、答辩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要求对应聘人员学术背景、科研成果、教学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等考核指标进行量化、打分评判。

2.对拟聘人员按照规定和程序进行思想政治表现、师德师风表现审查和人事档案审核。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推开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的通知》(教师函[2023]1号)、《甘肃省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通过查询考生个人征信、筛查违法犯罪行为信息等方式作进一步考察,对考察不合格者、审查审核不符合条件者不予聘用。

(四)体检与公示

1.体检。体检在三甲综合医院进行,参照《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有关内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40号)文件执行,费用自理。若初检不合格者,可在5天内申请复检,复检一般只进行一次,体检结论以复检结论为准。

2.公示。学校将考核通过、体检合格的拟聘人员名单在学校网页公示,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

(五)审批

学校为公示无异议的拟聘人员办理审批手续。

2025年12月15日前未取得毕业证、学位证及人事档案未能转入学校者,当年不予审批聘用。

(六)备案

学校将审批结果报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备案。

(七)聘用

经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备案后的拟聘人员,学校按照程序办理聘用手续,聘用后按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确定岗位等级、签订聘用合同、兑现相应待遇。

四、其它事项

(一)凡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发现,一经查实,不予聘用。

(二)招聘工作由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应聘人员在招聘过程中对招聘工作若有异议,可向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反映。

(三)应聘人员不得报考聘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招聘岗位,即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岗位,以及有其他影响情形的岗位。具体回避情形请查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


求职提醒:求职过程请勿缴纳费用,谨防诈骗!若信息不实请举报。
该单位的其他职位
  • 人事/行政/高级管理
  • 事业单位
  • 1000人以上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 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改为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1937年 七七 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定名为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被列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支持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的省属高校。

【党的建设】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工作全局,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全过程,不断提升学校党建工作质量。目前,学校党委下设33个二级党委,5个直属党支部,1个学生社区党工委;设基层党支部280个。其中教职工党支部103个,学生党支部150个,离退休党支部27个。共有中国***党员7510人,其中在职教职工党员1998人,学生党员4858人,离退休职工党员654人。

【机构设置】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 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 ,与学校实行 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1987年,国务院在学校建立了 藏族师资培训中心 。2012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依托学校设立了 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 。2020年,获批 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 和 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 。2021年,获批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学校现设26个二级学院(65个系、3个教学部),3个孔子学院。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究院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1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6个,甘肃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10个,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9个,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两长国家文化公园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甘肃省联合实验室3个,甘肃省高校产业研究院1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5个,甘肃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其他各类省级研究平台21个。

【人才培养】学校自独立设置以来,已培养各类学生30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各类在校学生3116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8755人,博士研究生1332人,硕士研究生10826人,留学生251人。1992年起连续六期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目前正在实施第七期工程。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08年教育部英语本科专业评估获得优秀。2010年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64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369人,副高级职称人员878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156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1015人。有专任教师183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4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20人。有博士生导师270人(其中校外兼职导师35人),硕士生导师2527人(其中校外兼职导师105人,校外实践导师1126人)。国家级及部委人才项目入选139人次,省级人才项目入选511人次。学校聘请了300余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或兼职教授。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

【学科专业】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有教育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心理学、生物学、艺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软件工程等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美术与书法、国际中文教育、应用心理4个专业博士授权类别;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6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有课程与教学论、中国古代文学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育学、简牍学2个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重点支持学科,11个省级一流学科,36个省级重点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学/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80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科学研究】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历来重视产学研结合。社会科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西北历史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民族教育、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自然科学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教育技术等学科领域研究深入。学校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奖励,近年来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800项,其中全国 五个一工程 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2项(其中一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1项(其中二等奖3项,终身成就奖1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89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省专利奖2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708项,省敦煌文艺奖45项。

【国际合作】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国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门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外及港澳台地区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与海外70多所教育科研机构签订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协议,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目前,学校同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和波兰波兹南艺术大学分别举办化学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苏丹喀土穆大学、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萨拉热窝大学分别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社会服务】学校充分发挥区位办学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智库服务、教育培训、成果转化、教育资源输出、文化资源开放为主要内容,不断促进开放办学,拓展社会服务空间,为甘肃乃至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附属办学】学校建有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和实验幼儿园,均为甘肃省和兰州市示范性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和教育实习基地。

【办学条件】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514亩,云亭校区占地面积834亩,知行校区占地面积566.6亩,兰天学生公寓占地面积55.6亩。另有生态实训基地2413.5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126.04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及辅助用房36.44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4606.45万元。各类文献资源438.5万册。学校推进集 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统一数据交换 于一体的高标准 智慧校园 信息化平台建设,以信息技术赋能教育革新,致力于发展以服务育人为导向的高水平教育信息化综合体系。

【办学定位】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秉承 知术欲圆、行旨须直 的校训,弘扬 爱国进步、诚信质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的西北师大精神,践行 崇尚学术、追求卓越 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

(数据截止日期:2024年9月)



    竞争力分析
    综合竞争力评估
    手机扫一扫
    随时随地找工作
    职位收藏成功
    您可以在职位收藏夹中查看
    您正在申请 艺术学(人事处—辅导员) 职位,请选择您要投递的简历
    申请成功
    恭喜您职位申请成功,请耐心等待单位回复
    您可能感兴趣的职位:
    投递者简历要求(* 你的简历需必填红色项目才能领取红包)
    工作经历
    不限
    教育经历
    不限
    项目经历
    不限
    技能证书
    不限
    赏金投递
    完善简历
    关注微信公众号
    申请结果早知道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中国科学人才网上看到的
    人事科
    申请职位需要先创建一份简历哦,如果已有简历,可直接登录登录
    基本信息
    *姓        名:
    * 出生年月:
    *最高学历:
    专业领域:
    *工作经验:
    *手机号码:
    *上传附件:

    (仅支持pdf、doc、docx格式)

    账号设置
    *登录密码:
    为了提高求职成功率,请完善以下信息!
    毕业院校
    *学校名称:
    *在校时间:
    -
    *毕业学历:
    所学专业:
    客服服务热线
    010-84673088
    8:00-19:30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收费与推广
    网站特色
    咨询反馈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sciencehr.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人才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249号-1

    地址: EMAIL:850081096@qq.com

    Powered by sciencehr.c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