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84673088
化工、化学、能源、材料、环境、能动、信息、经管类(高层次人才) 面议 收藏 申请职位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职位列表 > 职位详情

化工、化学、能源、材料、环境、能动、信息、经管类(高层次人才)

面议
休假制度 奖励计划 综合补贴 五险一金 法定节假日
2025-03-10 更新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扫上方二维码↑
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职位描述
  • 工作地点: 四川-成都
  • 需求部门: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 职位类别: 教师/教学科研岗
  • 工作经验:不限
  • 学历要求:博士及以上
  • 职称要求:不限
  • 招聘人数:1-2人
  • 到岗时间:不限
  • 年龄要求:不限
  • 婚况要求:不限
联系方式
吴老师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明德楼605室
职位要求

一、学院概况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是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A类)。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是国内首批面向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成立的碳中和研究机构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成立于2022年3月18日,由郝吉明院士担任名誉院长、石碧院士担任院长、谢和平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学院现有教师70余人,工程院院士6人(含兼职),教育部重要人才计划、优秀青年学者科学基金(海外)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5人,省级人才14人;正高15人,副高28人,100%具有博士学位,56%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45岁以下占比83%。学院拥有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源储备与CCUS国际合作研究基地、教育部 资源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 、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 四川省CO2矿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续能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平台。

学院获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的我国首批 碳中和技术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交叉),重点布局低碳技术与碳捕集利用封存、新能源与多能互补技术、氢能与储能技术、资源碳中和技术、智慧减污降碳五个二级学科方向。创办了面向全校本科生选拔的 碳中和技术 创新班,开设了多门碳中和相关公选课程,形成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牵头获批教育部 碳中和未来产业领域虚拟教研室 ,牵头获批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 十四五 高等教育教材体系-未来产业(碳中和)。

学院以低碳绿色技术为核心,聚焦未来能源、未来资源、未来环境、未来城市,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化、跨学科的研究平台,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未来产业 三位一体 的卓越生态系统,支撑国家碳中和技术创新和产业质效提升,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水平的碳中和研究基地、人才培养中心和碳中和智库。

 

二、招聘专业方向

化工、化学、能源、材料、环境、能动、信息、经管等相关专业或研究方向。

三、招聘岗位、要求及待遇

(一)招聘岗位

1.顶尖人才

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大师和战略科学家,包括诺奖、菲尔兹奖、图灵奖等国际公认顶级大奖获得者,主要科技发达国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等顶尖人才。

2.领军人才

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学科带头人、知名专家。

3.海纳青年人才

取得突出学术成果,具有卓越的科研攻坚和技术创新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

4.特聘副研究员

取得高质量科研成果,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工作或从事博士后研究不少于2年、年龄不超过35岁的优秀青年人才。

5.博士后

在本领域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年龄不超过35岁,且已取得博士学位。

(二)招聘要求

1. 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和科研工作,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科研品德和职业素养,责任心强;

2. 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学术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科研成果突出,创新发展潜力大;

3. 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具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

(三)待遇

引进人才的薪酬、科研经费、住房等待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学院还会积极配合帮助其申报各类人才计划。另外,针对不同情况,除学校规定之外,在薪酬、科研启动经费、科研用房等方面,学院还可视其具体情况,一事一议,进一步提高待遇。

四、联系方式

学院联系人:吴老师

咨询电话:028-85464677

邮箱:wushu@scu.edu.cn

学院常年招聘优秀人才,诚邀海内外青年才俊加入学院, 碳 索创新,共筑未来。我们将为您提供自由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薪酬待遇,助您施展才华、成就学术大师梦想,携手共建世界一流的新工科学院!


求职提醒:求职过程请勿缴纳费用,谨防诈骗!若信息不实请举报。
该单位的其他职位
    该单位暂无其他职位!
会员等级
  • 教育/高等院校
  • 国有企业
  • 1000人以上

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是国内首批面向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建立的碳中和研究机构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成立于2022年3月18日,由郝吉明院士担任名誉院长、石碧院士担任院长、谢和平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2002年,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了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大量减污降碳相关研究工作。2011年,学校成立了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是我国率先开展碳中和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2021年,碳中和列入学校 创新2035 五大先导计划重点建设方向,作为工作专家组组长单位编制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牵头成立全国首家省级碳中和科研平台-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作为主要依托单位组建天府永兴实验室(碳中和)。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近60人,其中院士6人(4人外聘),杰青、长江、四青等国家级人才10余人。学院拥有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源储备与CCUS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四川省CO2矿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续能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平台。

学院牵头承担碳中和相关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重点基金、重大横向及成果转化课题20余项,包括废弃秸秆制备生物汽柴油成套技术与装备、CO2矿化利用固废关键技术与万吨级工业试验、分布式低电压甲烷电化学重整生产高纯氢气基础研究、磷石膏-钾长石矿化CO2联产硫酸、钾肥的基础研究、电解锰炉窑烟气源头减量与硫资源循环利用、基于清洁能源利用和产业升级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策略研究、安全低压固态储氢技术与系统、锂离子电池低成本硅负极材料等。

学院设立了全国首个 碳中和技术 博士学科点,开办了面向全校本科生选拔的 碳中和技术 创新班,开设了多门面向全校的碳中和相关公选课程,形成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牵头编写了全国首本《碳中和技术概论》教材(高教出版社);建立了与东方电气、中国石化、国网、国机重装、攀钢、四川发展等龙头企业合作的多个碳中和中试研究和技术转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面向碳中和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布局低碳技术与碳捕集利用封存、新能源与多能互补技术、氢能与储能技术、资源碳中和技术、智慧减污降碳等五个方向。以低碳绿色技术为核心,聚焦未来能源、未来资源、未来环境、未来城市,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化、跨学科的研究平台,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未来产业 三位一体 的卓越生态系统,支撑国家碳中和技术创新和产业质效提升,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水平的碳中和研究基地、人才培养中心和碳中和智库。


竞争力分析
综合竞争力评估
手机扫一扫
随时随地找工作
职位收藏成功
您可以在职位收藏夹中查看
您正在申请 化工、化学、能源、材料、环境 职位,请选择您要投递的简历
申请成功
恭喜您职位申请成功,请耐心等待单位回复
您可能感兴趣的职位:
投递者简历要求(* 你的简历需必填红色项目才能领取红包)
工作经历
不限
教育经历
不限
项目经历
不限
技能证书
不限
赏金投递
完善简历
关注微信公众号
申请结果早知道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中国科学人才网上看到的
吴老师
申请职位需要先创建一份简历哦,如果已有简历,可直接登录登录
基本信息
*姓        名:
* 出生年月:
*最高学历:
专业领域:
*工作经验:
*手机号码:
*上传附件:

(仅支持pdf、doc、docx格式)

账号设置
*登录密码:
为了提高求职成功率,请完善以下信息!
毕业院校
*学校名称:
*在校时间:
-
*毕业学历:
所学专业:
客服服务热线
010-84673088
8:00-19:30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收费与推广
网站特色
咨询反馈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sciencehr.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人才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249号-1

地址: EMAIL:850081096@qq.com

Powered by sciencehr.c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