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84673088
跨域智能飞行与控制、空间态势感知、雷达图像处理、临近空间测控通信、深空探测与空间大数据(海外优青) 面议 收藏 申请职位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职位列表 > 职位详情

跨域智能飞行与控制、空间态势感知、雷达图像处理、临近空间测控通信、深空探测与空间大数据(海外优青)

面议
休假制度 奖励计划 综合补贴 五险一金 法定节假日
2025-03-18 更新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扫上方二维码↑
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职位描述
  • 工作地点: 陕西-西安
  • 需求部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职位类别: 专业技术岗位
  • 工作经验:不限
  • 学历要求:博士及以上
  • 职称要求:不限
  • 招聘人数:若干
  • 到岗时间:不限
  • 年龄要求:40周岁以下
  • 婚况要求:不限
联系方式
叶老师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职位要求

一、岗位需求

1. 海外优青

(1)岗位条件

★以下条件参考《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指南》,最终请以2025年指南为准,待新的指南发布后,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申报人: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具有博士学位。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4月15日前,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并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的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尚未全职回国工作,或2024年1月1日后回国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需求方向

跨域智能飞行与控制、空间态势感知、雷达图像处理、临近空间测控通信、深空探测与空间大数据

(3)岗位待遇

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保障,具体可咨询详谈。

2.全职博士后

(1)岗位条件

在相关学术领域已取得明显业绩,研究项目具有发展前景,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的博士毕业生,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2)需求方向

柔性传感器与电子皮肤、通信、等离子物理及应用、微弱信号检测、非线性动力学、智能控制、群体博弈及应用、空间态势感知、雷达图像处理、智能电磁感知、智能信号处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空间测控通信、等离子体诊断、空间目标探测、空间自主导航 、先进导航技术及应用、飞行器制导控制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

(3)岗位待遇

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保障,具体可咨询详谈。

 

二、联系方式

本招聘自2024年12月起长期有效,招满为止。

有意向的青年学者,请下载填写申报表并将申报表与相关支撑材料打包发送至下述邮箱,邮件标题请注明 申报岗位类型 ,学院将安排专人协助后续工作。

相关事项咨询方式如下。

联系人:叶老师 姜老师

联系电话:029-81891034;029-81891103

联系邮箱:kjzp@xidian.edu.cn


求职提醒:求职过程请勿缴纳费用,谨防诈骗!若信息不实请举报。
  • 科学院/科研院所/研究机构
  • 事业单位
  • 1000人以上

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介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电子与信息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开辟了我国电子与信息学科的先河,是国内最早建立雷达、信息论、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目前在西安有南、北两个校区和两个校级异地研究院(广州、杭州)。

学校现拥有院士和国家级人才300余人,专任教师2700余人。学校坚持 人才第一资源、人才强校第一战略、人才工作第一抓手 的基本理念,深化推进一流师资汇聚战略,致力于建设国家重要的信息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二、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介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校,长期致力于在航空航天和空天信息领域贡献西电力量,已培养出一批以包为民、杨孟飞、杨宏、张荣桥伟代表的航天飞行器、空间站、探月、探火等方面的总师,为满足国家航天发展需求,重点支持发展空间电子信息优势学科,西电集中在空间测控通信、导航制导、空间探测等领域的团队力量,于2013年正式成立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担任名誉院长。

建强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0余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3人,省部级人才6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首席科学家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享有者1人,教育部高等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高级职称占比为61%。

学科特色鲜明

学院负责建设 仪器科学与技术 学科,紧密围绕国家发展重大需求,以航空航天技术和空间科学发展为牵引,形成了空间科学仪器与电磁测试、飞行器测控与空间信息处理、航天电子系统与检测技术、空间精密测量与仪器、航天传感器与智能感知五大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方向。同时学院加强信息与航宇的深度交叉融合,支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和 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科建设与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

学院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拥有导航探测与制导、嵌入式系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向临近空间开发、深空探测、载人航天与探月、二代导航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承担国家 973 计划、 863 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仪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装备预研等纵向课题和横向合作项目,取得了一批显著的科研成果。学院牵头发起中国航天重大工程项目—系外类地行星探测 觅音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并部署推进;在包为民院士的带领下,带头攻克航天 黑障 世界性难题和国家电子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卡脖子 难题,产出颠覆性创新成果,成果入选国家 十三五 科技创新成就展;获批西电首个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牵头完成的西电首个国家 973计划 民口项目验收获优秀,是信息领域仅有的两项优秀项目之一。

航天文化浸润

学院以 红色基因立根,航天精神铸魂,航天文化育人 为学院文化建设理念,将航天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航天文化育人品牌,构建航天文化育人体系,自2017年开始,已连续七年举办航天文化节,通过 大师总师进校园 报告会、航天思政金课、钱学森雕像及钱学森精神教育实践基地落成、航天专家面对面、航天院所实践教育、航天科普公开课等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活动,以文化人,文化育人,学校航天文化育人成果 红色基因立根,航天精神铸魂—服务航天强国建设的工科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探索与实践 获批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空间科学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标志,学院将继续秉持 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能力、科学引领发展、创新探索为先 的发展理念,传承和发扬航天精神,以建设一流学院为目标,团结奋进,攻坚克难,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力量。


竞争力分析
综合竞争力评估
手机扫一扫
随时随地找工作
职位收藏成功
您可以在职位收藏夹中查看
您正在申请 跨域智能飞行与控制、空间态势 职位,请选择您要投递的简历
申请成功
恭喜您职位申请成功,请耐心等待单位回复
您可能感兴趣的职位:
投递者简历要求(* 你的简历需必填红色项目才能领取红包)
工作经历
不限
教育经历
不限
项目经历
不限
技能证书
不限
赏金投递
完善简历
关注微信公众号
申请结果早知道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中国科学人才网上看到的
叶老师
申请职位需要先创建一份简历哦,如果已有简历,可直接登录登录
基本信息
*姓        名:
* 出生年月:
*最高学历:
专业领域:
*工作经验:
*手机号码:
*上传附件:

(仅支持pdf、doc、docx格式)

账号设置
*登录密码:
为了提高求职成功率,请完善以下信息!
毕业院校
*学校名称:
*在校时间:
-
*毕业学历:
所学专业:
客服服务热线
010-84673088
8:00-19:30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收费与推广
网站特色
咨询反馈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sciencehr.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人才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249号-1

地址: EMAIL:850081096@qq.com

Powered by sciencehr.c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