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84673088
运筹学与控制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层次人才岗) 面议 收藏 申请职位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职位列表 > 职位详情

运筹学与控制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层次人才岗)

面议
休假制度 综合补贴 五险一金 法定节假日
2025-05-21 更新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扫上方二维码↑
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职位描述
  • 工作地点: 浙江-嘉兴
  • 需求部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职位类别: 教师/教学科研岗
  • 工作经验:不限
  • 学历要求:博士及以上
  • 职称要求:不限
  • 招聘人数:1-2人
  • 到岗时间:不限
  • 年龄要求:不限
  • 婚况要求:不限
联系方式
曾老师
地址:嘉兴市平湖市钟埭街道宏建路888号
职位要求

一、人才引进类别及待遇

(一)人才引进类别

第一类:国家级顶尖及相当水平人才

第二类:国家级领军及相当水平人才

第三类:国家级青年及相当水平人才

第四类:省级领军及相当水平人才

第五类:省级青年人才及优秀教授

第六类:优秀博士

(二)主要待遇

为引进人才提供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保险等待遇,同时提供购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人才津贴等优厚条件。详情请咨询学校人事处(人才办)或相关学院的人才引进专员。

二、特殊引进政策

1.年龄、业绩等满足相应条件的优秀人才,可申请特设教授、特设副教授岗位,若申请成功,享受相应岗位待遇;特别优秀的引进人才,可直接评聘相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及其相关学科引进的第六类人才,学校提供的购房补贴额度可适当上浮。

3.第四类及以上层次引进人才,根据人才意愿,可协助安排配偶工作。

4.新进博士可享受为期两年的租房补贴,自报到之日起发放。

5.平湖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引进人才可选择享受平湖市相关人才政策。

三、申请方式

人才引进工作全年开展,随时接收应聘申请。申请人通过学校招聘系统http://rczp.zjxu.edu.cn申请岗位,或电子邮件联系相应用人单位人才引进专员。


求职提醒:求职过程请勿缴纳费用,谨防诈骗!若信息不实请举报。
该单位的其他职位
  • 教育/高等院校
  • 事业单位
  • 1000人以上

嘉兴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省属高等院校。学校前身之一的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起源于1914年,此后百年间数易校址、几更校名,曾先后隶属于国家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被誉为中国有色行业经济管理人才的 摇篮 ,于2000年与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嘉兴学院。其后,平湖师范学校、嘉兴卫生学校、浙江会计学校和嘉兴市粮食干部学校等四校相继并入嘉兴学院。2023年11月,教育部同意嘉兴学院更名为嘉兴大学。

学校办学所在地——浙江省嘉兴市,地处东南沿海、长三角中心腹地,区位优势独特,经济发展活跃,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江南文化发祥地、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地,正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努力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作示范。

2004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校视察指导,并在同年8月学校办学90周年校庆之际发来贺信,要求 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有特色、善创新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出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多年来,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全面服务国家战略实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推进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学校建有梁林、平湖2个校区,占地面积1660余亩,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2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246万余册,电子藏书253万余册。下设17个教学机构,有附属医院10所、附属学校2所、附属幼儿园1所。现有58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18700余人,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生17400余人。学校为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建设单位、浙江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入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浙江省平安校园、浙江省高校文明校园等,连续多年在全省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中列同类院校前列。

坚持育引并举,着力构建一流高效师资队伍。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原校长朱经武教授为学校名誉校长。现有教职工17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27人,博士学位教师800人;有全职院士3人,柔性聘用院士12人,有国家级特聘专家、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入选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中宣部 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理论界人才入选者、省 钱江学者 特聘教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有省级重点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入选省顶尖人才计划专家2人。

聚焦重点突破,着力构建一流学科专业布局。学校拥有省级一流学科7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在40余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已有19届联培研究生毕业。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专业5个,省级师范教育创新工程项目入选专业1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2个。

强化立德树人,着力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守牢红色根脉,建有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红船精神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浙江省教育系统党员教育基地,入选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校、浙江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浙江省高校文化校园建设首批试点单位、浙江省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重点支持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成果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原创红色话剧《初心》多次被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报道。学校学子先后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质奖章、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连续三届 浙江骄傲 、浙江省十佳大学生、浙江省杰出志愿者、浙江省第一届感动校园人物等荣誉。学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园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子荣获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互联网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多项奖项。

突出成果导向,着力构建一流科研创新高地。学校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8个。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承担省顶尖人才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216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0余项(含国家一级学会奖),其中主持获得教育部近两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嘉兴大学学报》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学报, 嘉兴名人与嘉兴文化 栏目入选教育部 名栏工程 。

广开合作渠道,着力构建一流开放办学格局。学校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产业、企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拥有中澳先进材料与制造研究院、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浙江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G60科创走廊产业与创新研究院、信息网络与智能研究院、嘉化能源未来技术学院、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创新载体,被认定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第一批合作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成果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209个校企合作项目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高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多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 典型案例,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学校与美、英、澳、德、日、韩等27个国家(地区)的80余所单位开展本硕连读、双学位攻读、交换生培养等合作,入选 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项目 合作院校。

当前,学校正牢记习近平同志殷切嘱托,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秉承 方正为人 勤慎治学 校训,践行 求是求真求正 校风,守正创新、追求卓越,大力实施 1358 战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全力以赴建设有特色、善创新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


 


竞争力分析
综合竞争力评估
手机扫一扫
随时随地找工作
职位收藏成功
您可以在职位收藏夹中查看
您正在申请 运筹学与控制论(信息科学与工 职位,请选择您要投递的简历
申请成功
恭喜您职位申请成功,请耐心等待单位回复
您可能感兴趣的职位:
投递者简历要求(* 你的简历需必填红色项目才能领取红包)
工作经历
不限
教育经历
不限
项目经历
不限
技能证书
不限
赏金投递
完善简历
关注微信公众号
申请结果早知道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中国科学人才网上看到的
曾老师
申请职位需要先创建一份简历哦,如果已有简历,可直接登录登录
基本信息
*姓        名:
* 出生年月:
*最高学历:
专业领域:
*工作经验:
*手机号码:
*上传附件:

(仅支持pdf、doc、docx格式)

账号设置
*登录密码:
*手机验证
为了提高求职成功率,请完善以下信息!
毕业院校
*学校名称:
*在校时间:
-
*毕业学历:
所学专业:
客服服务热线
010-84673088
8:00-19:30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收费与推广
网站特色
咨询反馈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sciencehr.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人才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249号-1

地址: EMAIL:850081096@qq.com

Powered by sciencehr.c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