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84673088
物联网工程【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海外优青】 面议 收藏 申请职位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职位列表 > 职位详情

物联网工程【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海外优青】

面议
休假制度 综合补贴 五险一金 法定节假日
2025-08-19 更新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扫上方二维码↑
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职位描述
  • 工作地点: 湖北-武汉
  • 需求部门: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 职位类别: 教师/教学科研岗
  • 工作经验:不限
  • 学历要求:博士及以上
  • 职称要求:不限
  • 招聘人数:1-2人
  • 到岗时间:不限
  • 年龄要求:40周岁以下
  • 婚况要求:不限
联系方式
岳老师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947号
职位要求

2025海外优青

新增批次重磅开启!

武汉科技大学诚邀海内外英才

期待你的加入!

01项目简介

项目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02申请条件

1.申请人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9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不适用于通过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取得海外博士学位的情况)。

在海外工作期间,同时拥有境内带薪酬职位的申请人,其境内带薪酬职位的工作年限不计入海外工作年限。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限项要求

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对于已申请2025年度上半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因时间结点原因导致不符合当时申请条件、但符合新增批次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新增批次项目;其他申请人不得在新增批次重复提交申请。

已申请2025年度其它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的,不得在新增批次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03申报方式

1.有意依托我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海外青年优秀人才,请将个人简历(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经历背景、研究方向、主要学术成果及影响等)发送至各教学科研单位联系人(见附表),并抄送至学校人才工作办公室邮箱,邮件主题请标注为 申报优青(海外) 姓名 学科。 

2.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与学校签订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协议,学校将指派专人指导2025年系统申报及后续申报相关服务工作;

3.按照2025年项目指南要求于2025年9月15日前登录信息系统进行在线申报;申请人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04支持举措

专技岗位:教授三级;

团队:聘任博士生导师,支持独立组建团队,保障办公和实验用房,保障团队用人指标以及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招收指标;

科研资助:根据工作需要提供科研资助经费,学校自筹资助经费最高可达400万元;

薪酬:每年基本薪酬不低于62万元,享受业绩奖励绩效;

安家:安家费和生活补助等不低于260万元;

配偶:安排配偶工作;

其他:协助解决子女入学。

特别优秀的可 一事一议 。对于进入会评阶段但未入选者,可部分参照支持举措引进。

支持实地考察:武汉科技大学携手武汉光谷人才集团诚邀海外英才来鄂考察, 轻舟行 计划提供最高36万元考察补贴。

05学校简介

办学历史: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学校被誉为 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

学科平台:20个学院(部)、81个本科专业;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十四五 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6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 国内一流学科 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研究平台:建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和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战略钒资源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拥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 、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38个省级科研平台。

成果累积:2007年以来,学校获得多项成果奖励,其中,19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6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260余项省部级科技(社科)成果奖,100余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引智平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育部、国家外专局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湖北省首届人才工作十强高校;湖北省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湖北省引智示范基地。

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率先实现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突破,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而努力奋斗。

06人才事业界发展保障体系

多元成长保障。战略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中青年教师国际交流计划、国内访学计划、企业实践锻炼计划……全方位培养支持各类人才做顶天立地的大学者。

团队建设保障。支持教授独立组建团队,首聘期团队进入指标、硕博指标和博士后指标均可实行单列核算。

职称晋升保障。引进人才绿色通道申报高级职称,高层次人才实行单列评审;优秀青年教师破格申报正高级职称实行单列评审。

科研工作保障。40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覆盖到学校80%以上的学科专业领域。首聘期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可申请配套经费。

薪酬激励保障。 香涛学者特岗计划 对接 香涛学者引才计划 ,聘期考核合格,可持续申请香涛学者特设岗位。各类岗位均享受高水平教学科研业绩绩效奖励。

住房安家保障。辖区人才公寓可拎包入住,学校科大馨苑、科大沁苑均为硬装公租房,满足要求的,均可申请租住。

子女教育保障。辖区教育资源丰富,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各层级均有省市重点、示范学校,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协调子女入学入托。学校还拥有两所附属幼儿园。

配偶工作保障。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青年学术带头人均可安排配偶工作。

医疗健康保障。建有1所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直属三级医院;每年组织教职工体检;通过实施教职工重大疾病互助金,为患重大疾病的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 

交通便捷保障。地铁5号线途经青山校区、黄家湖校区,可直达武汉高铁站;各校区均可实现25分钟到达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40分钟到达机场。




求职提醒:求职过程请勿缴纳费用,谨防诈骗!若信息不实请举报。
该单位的其他职位
  • 教育/高等院校
  • 事业单位
  • 1000人以上

武汉科技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湖北省 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入选教育部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科技部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国家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和湖北省 创新创业学院 、 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

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历经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中南钢铁工业学校等传承与发展,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8年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成为第一批实行 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 的划转院校。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百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25万余人。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院士、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大型钢铁企业掌门人,学校被誉为 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

学校现有青山、黄家湖和洪山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1.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3.1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18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85.99万册,电子图书104.18万册。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5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万余人。校园依湖览江、风景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完善,是 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构建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管、医、文、经、法、哲、艺、教、交叉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设置有18个学院(部)、81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4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7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十四五 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6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 国内一流学科 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湖北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批 双万计划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0个(其中国家级2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等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14项,18个本科专业通过教育部、住建部专业认证(评估)。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国家规划教材14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7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挑战杯 等各级各类高水平学科和科技竞赛中成绩优异, 十三五 以来,累计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奖励6500余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4年发布的 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总榜单 中排名第69位。学校女篮在全国享有盛名,多次获得全国大运会、CUBA和CUBS冠军,培养了10多位国家队、国青队队员。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建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和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战略钒资源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拥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 、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34个省级科研平台。 十三五 以来,学校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10多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260余项。2007年以来获得19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900余人。拥有全职及双聘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国家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25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30人,湖北省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318人,湖北省公共卫生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人,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等培养计划入选者9人,湖北名师15人,湖北名师工作室8个,楚天名师1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3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3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87人,获 霍英东青年教师奖 5人。 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性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入选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的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 先进耐火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混合智能引智创新示范基地 入选湖北省引智创新示范基地。

学校积极创新校企、校地合作,与中国宝武、恒大集团、鞍钢集团、柳钢集团、湖南钢铁集团、中国一冶、中冶南方等30余家大型企业和武汉、随州、孝感、无锡等省内外有关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入选首批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高校,成立了 中国宝武—武汉科技大学炭材料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武汉科技大学—黄石市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心武汉科技大学—老河口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与恒大集团共建了 恒大管理学院恒大足球学院 ;建有1所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直属三级专科附属医院和1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设立了铌钢研究生奖学金、辉玲奖学金、濮耐奖学金、冶机77奖学金、悉地国际奖学金、李翠萍艺术奖学金、圣晖奖学金、创泽奖学金等近20项社会奖助学金。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是湖北省最早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省属高校,是湖北省对外工作先进单位,是国家留学基金委 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师生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资格高校,是全国 中非创新合作中心 网络协作单位,是中非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与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荷兰、奥地利、新加坡、日本、韩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师资互访、联合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美国桥港大学、意大利福贾美术学院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与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合作举办硕士教育项目;与香港理工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和博士后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学校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工作,在临床医学、土木工程、国际工商管理等本科专业及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系统科学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近500名。

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秉持 厚德博学、崇实去浮 的校训精神,积极传承 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 的钢铁品质,大力弘扬 向上向美、力行力新 的沁湖文化,扎根荆楚大地,服务国家需求,主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责,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率先实现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突破,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而努力奋斗。 



竞争力分析
综合竞争力评估
手机扫一扫
随时随地找工作
职位收藏成功
您可以在职位收藏夹中查看
您正在申请 物联网工程【汽车与交通工程学 职位,请选择您要投递的简历
申请成功
恭喜您职位申请成功,请耐心等待单位回复
您可能感兴趣的职位:
投递者简历要求(* 你的简历需必填红色项目才能领取红包)
工作经历
不限
教育经历
不限
项目经历
不限
技能证书
不限
赏金投递
完善简历
关注微信公众号
申请结果早知道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中国科学人才网上看到的
岳老师
申请职位需要先创建一份简历哦,如果已有简历,可直接登录登录
基本信息
*姓        名:
* 出生年月:
*最高学历:
专业领域:
*工作经验:
*手机号码:
*上传附件:

(仅支持pdf、doc、docx格式)

账号设置
*登录密码:
*手机验证
为了提高求职成功率,请完善以下信息!
毕业院校
*学校名称:
*在校时间:
-
*毕业学历:
所学专业:
客服服务热线
010-84673088
8:00-19:30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收费与推广
网站特色
咨询反馈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sciencehr.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人才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249号-1

地址: EMAIL:850081096@qq.com

Powered by sciencehr.c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