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源于1945年建立的原国立武汉大学游离层实验室。秉承着 明德博学,知行合一 的院训精神,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处于学校前列。学院现设有空间物理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3个系和1个教学实验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光电系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学院学科优势明显,涉及地球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7个一级学科,其中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在2016年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并列全国第一。学院按电子信息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涵盖6个本科生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专业、2019年入选教育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通信工程(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 荆楚卓越人才 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专业)、电波传播与天线(国防特色专业)。学院还设立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 、 空间科学技术卓越人才班 、 逐光创新人才试点班 和 人工智能试点班 4个试点班。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地球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无线电物理,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空间物理学,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5个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187人,其中专任教师136人(博士生导师47人、教授/研究员4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8人)、实验人员21人(教授级高工1人、高级工程师/实验师9人)、管理人员30人。另有专职科研岗位人员19人。学院现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余人。 学院科学研究实力雄厚,拥有国家科技部武汉大气遥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新一代空天信息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支撑单位,另拥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空间环境感知与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中高层大气教育部野外观测台站、湖北省光谱成像仪器工程技术中心、湖北省雷达与无线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 863 、 973 、 重点研发计划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国家科技部和基金委 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 、 行业公益专项 、航天和国防等多项国家重点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近百项成果。 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领未来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领军人才,坚持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 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了 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追求创新、发展个性 的教风和学风。数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逾万名高级人才,造就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一大批知名学者和专家;学生在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诸多大赛中获国家奖近百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与法国巴黎电信学院、英国邓迪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6所国外知名高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与北美、欧洲和亚洲十余所著名高校建立了密切的人才培养和学术合作关系。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处于学校前列,有一批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高水平科研团队,有着淳朴、和谐的院风和务实、拼搏的学院精神。作为学校首个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学院,电信学院近年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国际化办学、创新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