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84673088
岗位3:可降解材料领域专家 面议 收藏 申请职位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职位列表 > 职位详情

岗位3:可降解材料领域专家

面议
2021-12-21 更新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扫上方二维码↑
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职位描述
  • 工作地点: 辽宁-大连
  • 需求部门:可降解材料领域专家
  • 职位类别:
  • 工作经验:不限
  • 学历要求:博士及以上
  • 招聘人数:若干
  • 到岗时间:不限
  • 年龄要求:不限
  • 婚况要求:不限
联系方式
赵老师
电话:1332****681 显示号码 联系我时就说是在中国科学人才网上看到的
地址:大连市旅顺口区南开街96号
职位要求

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全球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

发布来源: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日期:2021年12月03日

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于2017年9月正式投用,前身为成立于1953年的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是国内最早从事石油炼制研究的科研单位。现有职工713人,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31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中国石化高级专家7人、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18人。设有16个研发部门,拥有石油化工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20个国家和省部级挂靠机构,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24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46项,申请国内外专利8975件,拥有中国石化专有技术364项。科研成果应用于俄日韩中亚等 一带一路 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780余套生产装置,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优质炼化技术供应商。

院一直以石化发展、科技先行为己任,以奉献清洁能源、支撑碧水蓝天为使命,在各个历史时期有力地支撑炼油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从为解决国家人造石油炼制技术而成立,到承担炼油工艺技术 五朵金花 中的催化重整、尿素脱蜡和加氢催化剂,再到实现加氢工艺及催化剂全部国产化,成为中国现代炼油技术从无到有的鲜明标志。上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为中国炼化工业从小到大、规模化发展提供稳定技术支撑,开发渣油加氢系列技术实现进口含硫原油加工和重油深度转化。国内首创重交通道路沥青生产技术,结束了我国没有高等级道路沥青的历史。持续迭代开发清洁油品系列生产技术,引领国I到国VI油品质量升级,首创 烷基转移再脱硫 柴油超深度脱硫技术,国内占比50%,年均减排SOx 100万吨以上。创新低质油品 变废为宝 加工手段,催化柴油高质利用、催化油浆调和船燃技术解决企业生产迫切需求,渣油固定床技术总处理量近7千万吨/年,国内占比41%,居各专利商第一。深刻把握油化结合产业趋势,开发以产品为靶向的 量体裁衣 加氢裂化技术,在系统内加氢裂化装置占有率89%,有力支撑炼厂产品结构调整。STRONG沸腾床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支撑企业长周期运行,入选中国石化十大技术品牌。SiRUT复合床技术可实现化工产品占70%以上,支撑炼厂从燃料型向化工型转型,正瞄准 五年一修 目标着力攻关。开发形成石化行业 三废 综合解决方案,牵头编制国家石化行业环保系列标准和规范,运营国内首家石化行业排污许可证申报试点,积极彰显中国石化国企责任担当和环保正能量。高水平推进长江经济带石化类场地污染治理,支撑沿江企业从污染物 近零 排放向 净零 排放迈进。发挥中国石化环境监测总站作用,开发石化烟气、VOCs治理技术年减排NOx 6万吨以上、VOCs 11万吨以上,为 美丽中国 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全球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全球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

2020年起,深入贯彻党组关于实施 世界领先发展方略 、构建 一基两翼三新 产业格局和 四个一批 科技创新总体部署的指示要求,以 四个面向 为遵循,集中优势力量布局五大技术领域(即清洁炼油技术、公用技术、新兴能源资源技术、石化新材料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 两翼 方面,持续发挥传统领域技术优势,聚焦碳中和下能源格局、炼油产品结构调整研究,为中国石化油转化、化工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三新 方面,积极打造五个技术平台,在氢能、可降解材料、高端碳材料、碳中和、智能炼厂优化软件国产化领域取得了阶段新突破。未来,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将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围绕 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科学研究院 愿景目标和 矢志成为洁净能源解决方案引领者 阶段奋斗目标,瞄准技术领先、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奋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更高水平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为中国石化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和技术先导型公司作出新的贡献。

大连院2021年全球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主要针对氢能、储能、可降解材料、碳中和、高端碳材料、人工智能等六个岗位进行全球范围招聘。每个岗位招聘1人,聘完即止。

岗位1:氢能技术领域专家

岗位职责:

(1)负责大连院电解水制氢(海水电解直接制氢和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技术领域发展战略和规划;

(2)负责电解水制氢关键材料、电解槽/电堆和整体设备的开发;

(3)负责成套技术的市场推广与技术服务;

(4)负责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开展对外学术交流,跟踪技术发展趋势,保持团队的竞争力。

任职要求:

(1)应聘者应善于团队合作,并能有效开展团队建设、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工作,达到预期研发目标;

(2)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

(3)具有10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具有较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担任过相关研究机构的主要管理者优先;

(4)具有高水平的学术造诣,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或取得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

(5)业绩特别突出者,年龄、学历、资历条件可适当放宽。

岗位2:储能技术领域专家

岗位职责:

(1)负责大连院液流电池大规模储能技术领域发展战略和规划;

(2)负责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电堆和整体设备的开发;

(3)负责成套技术的市场推广与技术服务;

(4)负责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开展对外学术交流,跟踪技术发展趋势,保持团队的竞争力。

任职要求:

(1)应聘者应善于团队合作,并能有效开展团队建设、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工作,达到预期研发目标;

(2)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

(3)具有10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具有较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担任过相关研究机构的主要管理者优先;

(4)具有高水平的学术造诣,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或取得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

(5)业绩特别突出者,年龄、学历、资历条件可适当放宽。

岗位3:可降解材料领域专家

岗位职责:

(1)负责大连院可降解材料领域发展战略和规划;

(2)负责以丙交酯、丁二酸、1,4-丁二醇、乙交酯和己内酯等为原料聚合的可降解材料研究开发;

(3)参与可降解材料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与服务;掌握行业和竞争环境中的最新信息,保持技术优势;

(4)负责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开展对外学术交流,跟踪技术发展趋势,保持团队的竞争力。

任职要求:

(1)应聘者应善于团队合作,并能带领团队负责推进不同业务线条的研发进度,达到预期研发目标;

(2)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

(3)具有10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具有较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担任过相关研究机构的主要管理者优先;

(4)具有高水平的学术造诣、可降解材料工业化经验(如聚乳酸、PBS及PBST等),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或取得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

(5)业绩特别突出者,年龄、学历、资历条件可适当放宽。

岗位4. 高端碳材料领域专家

岗位职责:

(1)负责大连院石油基高端碳材料技术领域发展规划和战略规划;

(2)负责中间相沥青以及沥青基碳材料技术开发;解决中间相沥青以及沥青基碳材料生产工程问题;

(3)开展大连院中间相沥青以及沥青基碳材料市场推广与服务;掌握行业和竞争环境中的最新信息,保持技术优势。

(4)负责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开展对外学术交流,跟踪技术发展趋势,保持团队的竞争力。

任职要求:

(1)应聘者应善于团队合作,并能带领团队负责推进不同业务线条的研发进度,达到预期研发目标;

(2)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

(3)具有10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具有较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担任过相关研究机构的主要管理者优先;

(4)具有高水平的学术造诣,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或获得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

(5)业绩特别突出者,年龄、学历、资历条件可适当放宽。

岗位5:碳中和领域专家

岗位职责:

(1)负责大连院碳中和技术领域发展战略和规划;

(2)负责碳足迹核算、碳减排方法学技术开发;

(3)负责二氧化碳高值利用、新型二氧化碳捕集等技术开发;

(4)负责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开展对外学术交流,跟踪技术发展趋势,保持团队的竞争力。

任职要求:

(1)应聘者应善于团队合作,并能带领团队开展不同业务的研发,达到预期研发目标;

(2)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

(3)具有10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较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担任过相关研究机构的主要管理者优先;

(4)具有高水平的学术造诣,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或取得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

(5)业绩特别突出者,年龄、学历、资历条件可适当放宽。

岗位6:人工智能领域智能算法技术专家

岗位职责:

(1)负责跟踪分析石化人工智能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参与制定院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规划;

(2)负责智能算法和模型开发、智能应用开发、系统平台建设或相关技术研发,组织重大项目申报;

(3)负责石化智能算法需求分析、算法库建设、智能应用开发、技术推广和市场拓展;

(4)负责组织相关领域技术交流与对外合作,参与申报国家地方工程技术或创新中心;

(5)负责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保持团队的竞争力。

任职要求:

(1)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

(2)在石油石化机理模型、流程模拟、计划优化、数字孪生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研发能力或管理经验;

(3)具有国内外高校、知名企业或研发机构5年以上工作经验,承担或参与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智能化项目或技术研发;

(4)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担任过重大项目或科研团队管理者或负责人者优先。

(5)业绩特别突出者,年龄、学历、资历条件可适当放宽。

1、工作地点:辽宁省大连市;

2、薪酬标准:50-200万/年,符合大连市高层引进人才标准的额外给予安家费120-500万元;不同岗位具体薪资面议;

3、科研经费和条件:提供1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和采购经费支持;

4、工作团队:入职初期提供3-8人研发团队,后续跟进实际可增补人员;

5、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免费租住精装修公寓1套;

6、其他:协助解决落户、子女上学(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配偶工作等事宜。

将简历以 岗位-姓名-学校/公司 命名后发送到招聘邮箱。

招聘邮箱:zhaoguangyu.fshy@sinopec.com

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电话:0411-39699687


求职提醒:求职过程请勿缴纳费用,谨防诈骗!若信息不实请举报。
该单位的其他职位
  • 科学院/科研院所/研究机构
  • 事业单位
  • 1000人以上

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于2017年9月正式投用,前身为成立于1953年的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是国内最早从事石油炼制研究的科研单位。现有职工713人,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31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中国石化高级专家7人、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18人。设有16个研发部门,拥有石油化工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20个国家和省部级挂靠机构,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24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46项,申请国内外专利8975件,拥有中国石化专有技术364项。科研成果应用于俄日韩中亚等 一带一路 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780余套生产装置,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优质炼化技术供应商。

院一直以石化发展、科技先行为己任,以奉献清洁能源、支撑碧水蓝天为使命,在各个历史时期有力地支撑炼油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从为解决国家人造石油炼制技术而成立,到承担炼油工艺技术 五朵金花 中的催化重整、尿素脱蜡和加氢催化剂,再到实现加氢工艺及催化剂全部国产化,成为中国现代炼油技术从无到有的鲜明标志。上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为中国炼化工业从小到大、规模化发展提供稳定技术支撑,开发渣油加氢系列技术实现进口含硫原油加工和重油深度转化。国内首创重交通道路沥青生产技术,结束了我国没有高等级道路沥青的历史。持续迭代开发清洁油品系列生产技术,引领国I到国VI油品质量升级,首创 烷基转移再脱硫 柴油超深度脱硫技术,国内占比50%,年均减排SOx 100万吨以上。创新低质油品 变废为宝 加工手段,催化柴油高质利用、催化油浆调和船燃技术解决企业生产迫切需求,渣油固定床技术总处理量近7千万吨/年,国内占比41%,居各专利商第一。深刻把握油化结合产业趋势,开发以产品为靶向的 量体裁衣 加氢裂化技术,在系统内加氢裂化装置占有率89%,有力支撑炼厂产品结构调整。STRONG沸腾床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支撑企业长周期运行,入选中国石化十大技术品牌。SiRUT复合床技术可实现化工产品占70%以上,支撑炼厂从燃料型向化工型转型,正瞄准 五年一修 目标着力攻关。开发形成石化行业 三废 综合解决方案,牵头编制国家石化行业环保系列标准和规范,运营国内首家石化行业排污许可证申报试点,积极彰显中国石化国企责任担当和环保正能量。高水平推进长江经济带石化类场地污染治理,支撑沿江企业从污染物 近零 排放向 净零 排放迈进。发挥中国石化环境监测总站作用,开发石化烟气、VOCs治理技术年减排NOx 6万吨以上、VOCs 11万吨以上,为 美丽中国 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全球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全球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

2020年起,深入贯彻党组关于实施 世界领先发展方略 、构建 一基两翼三新 产业格局和 四个一批 科技创新总体部署的指示要求,以 四个面向 为遵循,集中优势力量布局五大技术领域(即清洁炼油技术、公用技术、新兴能源资源技术、石化新材料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 两翼 方面,持续发挥传统领域技术优势,聚焦碳中和下能源格局、炼油产品结构调整研究,为中国石化油转化、化工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三新 方面,积极打造五个技术平台,在氢能、可降解材料、高端碳材料、碳中和、智能炼厂优化软件国产化领域取得了阶段新突破。未来,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将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围绕 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科学研究院 愿景目标和 矢志成为洁净能源解决方案引领者 阶段奋斗目标,瞄准技术领先、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奋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更高水平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为中国石化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和技术先导型公司作出新的贡献。

大连院2021年全球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主要针对氢能、储能、可降解材料、碳中和、高端碳材料、人工智能等六个岗位进行全球范围招聘。每个岗位招聘1人,聘完即止。


竞争力分析
综合竞争力评估
手机扫一扫
随时随地找工作
职位收藏成功
您可以在职位收藏夹中查看
您正在申请 岗位3:可降解材料领域专家 职位,请选择您要投递的简历
申请成功
恭喜您职位申请成功,请耐心等待单位回复
您可能感兴趣的职位:
投递者简历要求(* 你的简历需必填红色项目才能领取红包)
工作经历
不限
教育经历
不限
项目经历
不限
技能证书
不限
赏金投递
完善简历
关注微信公众号
申请结果早知道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中国科学人才网上看到的
赵老师
申请职位需要先创建一份简历哦,如果已有简历,可直接登录登录
基本信息
*姓        名:
* 出生年月:
*最高学历:
专业领域:
*工作经验:
*手机号码:
*上传附件:

(仅支持pdf、doc、docx格式)

账号设置
*登录密码:
*手机验证
为了提高求职成功率,请完善以下信息!
毕业院校
*学校名称:
*在校时间:
-
*毕业学历:
所学专业:
客服服务热线
010-84673088
8:00-19:30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收费与推广
网站特色
咨询反馈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sciencehr.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人才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249号-1

地址: EMAIL:850081096@qq.com

Powered by sciencehr.c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