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坐落于风景旖旎、人文荟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总理故乡江苏省淮安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等学府。
学校先后荣获 全国文明单位 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高校 省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省文明校园 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示范基地 等国家、省级奖励30余项,多次获得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学校目前拥有长江路、交通路两个校区,占地近2000亩,校舍面积63万平方米。设有20个二级学院,专业设置门类齐全,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77人。

学校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21个,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9个;生物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6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其中,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全国首个师范专业认证试点,迈出了我国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改革的第一步。建有省重点产业学院1个,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2个,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项目2个;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0项;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等1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等68门。立项省级以上教育教改课题项目85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86项;获批 十四五 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省级规划教材、省级重点立项建设教材等68部。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优秀人才辈出,古籍整理专家周本淳、宋代文学研究专家于北山、楚辞研究专家萧兵、党史研究专家程中原、鲁迅研究专家闵抗生等都曾在这里工作生活。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200余人,博士学位600余人。教师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 333工程 青蓝工程 紫金文化英才 自科优青 等省级人才100余人,博(硕)士生导师100余人;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哲社优秀创新团队等省级及以上团队近20个。

学校建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31个,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态学 十四五 省重点学科7个,数学、化学、工程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设有院士工作站1个。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6项,省部级项目444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8项。《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连续多年被评为 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